公示公告:
  · 广安市委统战部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   · 广安市召开县处级以上党外领导干部...   · 广安市统一战线2024年第2次“双月”...   · 奋楫扬帆再出发 行稳致远启新程...   · 全市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多党合作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党合作 > 正文

賨州论坛丨提真知灼见 谋务实之策
发布时间:2023-01-03 13:06:16   作者:原创    点击量:

开坛的话

1月2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安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市民广场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会上,石丹、李佳、龙泉、杨涵丹、吴疆、陈中生、何超群、贺哲林八位委员先后以登台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了发言。他们通过深入调研,分别从奋力推动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建设、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关注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广安红色文化名城、打造医药高地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本报摘编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主持人:卢琴

嘉 宾:石丹 李佳 龙泉 杨涵丹 吴疆 陈中生 何超群 贺哲林


石丹委员:

奋力推动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建设 开好局 起好步


石丹

2022年8月,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与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将广安全域纳入规划范围,广安成为全国唯一全域纳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级市,其战略牵引力、政策推动力、发展支撑力前所未有。

为牢牢抓住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蕴含的新机遇,把握“双圈”建设更加凸显的战略位势,推动广安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我建议聚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配套发展、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优质农产品供给的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

先进制造业集群配套发展,要抢抓机遇,建强功能平台,力争率先实现与重庆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同城同网同标;产业协作,要素自然流动,打造与重庆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和基地,在先进制造业上实现差异化、一体化发展。

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要通过打造红色文化知名传播地、都市近郊乡村旅游首选地,开通重要景区之间的旅游专线,不断挖掘竹丝画帘、曲艺、剪纸等优秀民间艺术,为消费者提供具有乡村风情的文化体验活动,提升乡村休闲旅游层次。

优质农产品供给,要区域化布局,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生猪两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优质蔬菜、龙安柚、蜜梨等优势农业。基地化集中,依托青花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地域品牌创建,做优“华蓥山”等地域品牌,提升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

龙泉委员:

铆定目标 迎难而上 奋力打造现代化绿色化工产业集群“新高地”

龙泉

2022年9月7日,《广安市“1+6”优势产业培育工作方案》出台,提出了我市绿色植保产业到2027年实现1200亿元产值规模的目标。在张彤书记等领导的魅力感召和亲自推动下,诚信化工、利尔化学、玖源化工也将持续“加仓”广安,与和邦生物项目一起形成总投资达515亿元、总占地5696亩、年产值约848亿元、年税收约82亿元的“四个百亿”工业项目。目前,新桥园区绿色化工产业企业已达33家,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

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市绿色化工产业还面临一些社会舆论偏见、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为此,我建议要营造良好氛围,在市级主流媒体开辟专题专栏,通过专家讲座、科普宣传、企业展播等,加强对绿色化工产业价值贡献、环保质效的宣传引导。

要健全体制机制,优化绿色化工产业的政策供给,通过人大立法等方式出台支持绿色化工产业加快发展的“一揽子”政策,设立产业扶持基金,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要强化要素保障,前瞻性地调增园区空间和项目用地指标,开展行政区、产业园区共建合作园区探索,提高绿色化工产业的承载能力。

要提升产业能级,超前布局未来,依托产业基础,紧跟产业风口,重点发展以高性能纤维、电子化学品、生物基材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锂电池、钠电池、氢能及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不断丰富绿色化工产业体系,形成“头部企业主导、中小微企业配套、上下游企业协同”全产业链,加快实现建设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目标。

吴疆委员: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农业抗旱减灾能力

吴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抢抓历史机遇,系统谋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目前,全市已建成水库337座,水库总库容5.7亿立方米,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172.17万亩。已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83处,分散供水工程15.55万处,供水人口342.5万人。这些水利基础设施的建成和使用,不仅能解决全市人民生产生活用水,也能极大地提升农业抗旱减灾能力。

我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水库容量不够、渠道年久失修、塘堰淤塞,毁损大等。

为此,我建议加快水库、塘堰、蓄水池等蓄水设施建设,推进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开展塘堰清淤疏浚,大力建设蓄水池,保证旱时有水可用。

要加强渠道维修管护,落实渠道维修管护责任,明确管护责任和维修资金来源,定期清除渠道内的泥沙和杂物,确保旱时调水顺利,涝时排水通畅。同时,要搞好提灌站建设,配备充足的提灌机具,保证提水抗旱需求。

还要加快防洪减灾设施建设。积极配合长江、渠江、嘉陵江流域防洪规划编制,采取蓄泄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的防洪规划布局,在流域主要干支流上游逐步兴建防洪控制性水库,实施重点江河、中小河流防洪治理,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整治流域内小溪,提高排泄能力,有效防止山洪灾害和农田内涝。

何超群委员:

打造医药高地 赋能产业升级



何超群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广安四大优势产业之一,2021年产值突破150亿元,市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着力培育生物医药500亿产业集群。如何实现从150亿到500亿的跨越?

我建议要突破“瓶颈口”,让发展优势冒尖出头。要推动朝阳化工园区扩区,着力突破土地空间制约;强化指标统筹及使用,着力突破环境容量限制;加快产业基金平台建设,着力突破企业资金困局。

要绘好“施工图”,让优势产业壮大出彩。这就需要外引内扩,壮大产业集群,引领带动园区其他重点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共同壮大产业集群基底;涉足专利,拓宽产业链条,鼓励园区医药企业利用自身生产优势,加强与创新药企的紧密合作,发展原料药CMO业务,涉足专利原料药领域;精准培育,强化头雁效应,通过“保姆式”服务、“高蛋白”喂养来精准梯次培育“瞪羚”和“独角兽”等企业。

要弹好“协奏曲”,让产业协作有声有色。要强化政策联动,深化“双飞地”模式实质合作,让企业同时享受双方甚至三方的政策红利;要加快产业融入,扩大对渝开放层次,构建广安、成都、重庆“一体两翼”创新研发共享新格局;要推动品种转移,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推动“厂外车间”向“独立药厂”的转变,从而掌握企业产业数据话语权。

李佳委员:

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 ——川渝高竹新区的实践


李佳


川渝高竹新区自2020年底获批设立以来,作为川渝两省市共同规划建设的首批功能平台和首个实体化、可视化共建新区,两年来,形成一套协同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闯出跨省域一体编制规划的工作路径。截至目前,新区累计入驻企业181户,1—11月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23亿元,同比增长31.5%,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38%,特别是在疫情、旱情和减税降费大政策影响下,实现税费收入5.28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税收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12.56%,整体走势稳定向好。

川渝高竹新区开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客观上还面临一些国省规划制约、建设用地指标供需缺口大等短板。为此,我建议争取及早审定新区规划,多渠道争取渝广市域(郊)铁路建设。政协委员要发挥政协界别优势,帮助呼吁省交通、发改等有关部门,协调重庆市有关方面,推动支持渝广铁路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开工。

同时,呼吁出台支持新区政策操作细则,进一步建立健全两省市部门协商机制,细化明确执行新区支持政策的实施路径,尽快破除制约跨省共建新区的政策性壁垒,共同推动两省市支持新区高质量发展的28条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杨涵丹委员:

关注中小企业发展困境

助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杨涵丹


中小企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和活力所在,在促进增长、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市中小企业共有2200余家,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这些企业还存在着转型升级缓慢、生产要素紧缺等影响发展的问题。

因此,我建议要坚持需求导向强化引领布局,以“创新+品牌”推动中小企业提档升级,鼓励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以“延链+强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有针对性地招引企业入驻,形成互补、配套的产业集群;以“优化+落实”提供更为完善的政策保障,精准制定不同优惠政策,突出重点、普惠产业,让各领域中小企业都能享受到政策支持。

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要素保障,通过“小平故里英才计划”精准培养、靶向引进和培养急需紧缺的技术型高层次人才,让企业“用人”有保障;统筹全市物流资源,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让企业“物流”有保障;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缓解企业发展用地掣肘,让企业“用地”有保障;强化供水供电保障,合理布局商超、教育、医疗等,让园区“配套”有保障。

还要坚持实效导向强化政府服务,认真落实“一企一策”领导包联计划,建立问题反馈、问题解决考核机制,加强问题督办,跟踪解决进度,确保与企业真联系、有问题真解决、解决问题真有效。充分发挥园区(经开区)管委会的统筹职能,强化企业协会的协调功能,让企业精力主要用于生产。

陈中生委员:

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建设广安红色文化名城


陈中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用好红色资源”,并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为广安建设红色文化名城、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广安建设红色文化名城、促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政治、资源、基础“三大”优势,但也存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力量整合不够有力、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品牌特色不够鲜明“四个”短板。

为此,我建议突出小平故里、华蓥山“两大招牌”,积极争取中、省关于川渝合作示范区特殊扶持倾斜政策,探索打造小平雕塑公园、红岩文化公园、改革开放博览园等极具广安特色的旅游场景。坚持以产业化思维深度开发情景再现式、互动沉浸式、休闲娱乐式等引爆力强的旅游IP,打造多条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主题精品线路,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业态融合,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还要打造独特的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品牌,深度挖掘邓小平理论、红岩精神等资源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开发红色文化教育课程体系,打造红色教育培训产业链。

要探索建立“国有+民营”红色文旅市场主体模式,鼓励、扶持有实力的市场主体参与红色文旅产业发展,深化东西部协作支持,共建红色文化产业园,承接或招引一批重大文旅项目落地实施,带动建设红色文旅强市。

还要丰富文化教育载体传承红色基因,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营造红色文化“写起来、唱起来、舞起来、美起来”的浓厚氛围。

贺哲林委员:

牢记委员使命争当行业标兵

贺哲林

政协委员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使命。自2022年初我继续任政协委员后,始终牢记政协委员的职责使命,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争当行业标兵,为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疫情防控大局、重点产业发展贡献了政协人的智慧和力量。

永葆“初心”,自觉践行民主协商。我强化思想认识,主动参政议政,积极建言献策,把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当好了“传声筒”、架起了“连心桥”。结合中医专业特点,持续关注全市中药材种植业、康养业、民生事业发展新情况,提出了6条意见建议。其中《关于发展广安市中药材种植业的建议》,转化成“金点子”“好方子”,并落地应用到我市中医药种植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上,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常怀“匠心”,大医精诚治病救人。我全力承办培训业务,努力提升医治水平,竭力攻克科研难题,推动中医药在方舱医院使用取得良好效果,成功争取到2022年定向科研项目《川冠系列方防治新冠病毒的临床循证评价研究》,并牵头联合中医大坐诊专家申报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基于真实世界益气化瘀解毒法治疗萎缩性胃炎的循证评价及机制研究》并成功立项,填补中医胃癌前病变的空白。

彰显“决心”,大力服务发展。我推动在柑橘园套种高经济价值的中药材“黄精”,既助推土地综合利用,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疫情冲击时,及时组织熬制中医预防制剂——大锅汤,结合广安气候特点,制定“川冠系列方”,针对不同人群,因群施策、分策医治,效果明显。并带领医务人员深入到各县市区和乡镇开展义诊70余次,率先在全市开展“三伏灸”“三九灸”等中医治未病项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对标对表市委、市政府、市政协新部署新要求,以实干实为、实绩实效诠释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

本组图片由广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秦君 康建林 曾诚 范聪 摄


上一篇:矢志不渝跟党走 同心同行谱新篇—广安市民主党派工作综述
下一篇:​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

置 顶 打 印】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2020 by www.gaty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03587号-2
主办单位:中共广安市委统战部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登陆本站点